为适应学院改革、建设和发展的需要,加快我系教师的培养工作,尽快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、结构合理、数量足够、相对稳定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专职教师队伍,根据学院有关文件精神,结合我系承担的工作实际,制订《口腔医学技术系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》。
一、培养对象:口腔医学技术系任教的全体教师。
二、培养目标:
经过培养,使教师能够胜任高职课程的教学任务,使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常识基础,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,培养 “双师型”教师。使教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,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,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。
三、培养措施
教师培养按照分层次培养的原则进行,主要分为初级教师培养、中级教师培养、高级教师培养三个层次。
1、初级教师培养
(1)科主任及资深教师带领新教师进步
①引导青年教师备课,传授讲课经验,提高其教学技艺与教学水平。
②引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,支撑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科研课题立项标书的书写。
③督促与引导青年教师搞好专业技术理论与技能的自学。
④引导青年教师写作专业技术论文。
⑤在思想政治方面与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关怀。
⑥每学期听取一次青年教师本人培养计划实行的情况汇报,并提出相应要求。
(2)多听学校组织的公开课与优质课,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培训,
(3)多向资深教师学习,利用课余时间,多听优秀教师讲课,在听课中学习授课方法及与学生的互动、沟通,学以致用。
(4)针对我科的特点,注重实践操作,选择优秀青年教师去上级学校及义齿加工中心实践,充实年轻教师讲课素材,使课程更加活跃。
(5)鼓励年轻教师发表论文
(6)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,多多进行实际操作,早日成为“双师型”教师。
2、中级教师培养
(1)鼓励教师对业务的钻研,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公开课及优秀课的评选。
(2)鼓励教师积极筹备教科研项目。
(3)支撑教师去上级教学单位、医院及义齿加工中心进修,使理论联系实际,更好的帮助教学。
(4)培养成为“双师型”教师,掌握口腔治疗及加工的流程,并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。
3、高级教师培养
(1)选拔优秀高级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和省级医院访学深造,接触和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,加深基础理论,开展项目合作研究,拓宽常识面,提高学术水平。
(2)鼓励资深教师申请科研立项,并给予一定的支撑
(3)鼓励积极参加公开课及优秀课的评选,与其他优秀老师互相学习,共同进步。
(4)使每位教师均为“双师型”教师,熟练掌握口腔治疗及加工的流程,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,并带动年轻教师技能的培养、进步。
四、考核与管理
(1)成立考核小组,对本系所有教师的任课进行不定期抽查,并且评分,讨论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。
(2)利用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,讨论总结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,促进全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。
(3)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学习,进修回来后,以系为单位,先容进修体会,做进修报告,将学到的先进常识及技术与全系教师分享。